Skip to main content
突然牙齒痛怎麼辦?5大原因與牙齒痛類型

突然牙齒痛怎麼辦?5大原因與牙齒痛類型

牙齒突然痛起來,讓人坐立難安?這種突如其來的疼痛,往往讓人措手不及,只能忍受那咬牙切齒的難受。在您尚未就醫前,不妨先了解一下牙痛的常見原因。本文帶您認識牙齒疼痛的成因。

牙齒痛起來?5大常見原因

1. 蛀牙(齲齒)

  • 細菌侵蝕琺瑯質與牙本質,若蛀洞接近或穿透牙髓,會引發劇烈發炎疼痛。
  • 典型症狀:對冷熱刺激敏感,甚至無外力接觸也會自發性疼痛。
  • 處置方式:及早填補蛀洞;若感染嚴重,需進行根管治療。

 

2. 牙周病作祟

  • 長期牙菌斑堆積導致牙齦與牙周組織慢性發炎,牙齦紅腫、出血,最終牙齒可能鬆動。
  • 疼痛多呈「悶痛」或鈍痛,與蛀牙的刺痛感不同。
  • 照護重點:深層洗牙並加強口腔清潔,減少惡化的機率

 

3. 智齒萌發或發炎牙周病作祟

  • 阻生智齒因空間不足,擠壓鄰牙,造成局部疼痛。
  • 咀嚼時感到壓力,特別在後牙區域。
  • 建議:避免咬硬物,保持溫和飲食,必要時諮詢牙醫。

 

4. 牙齒斷裂或隱裂

  • 外力撞擊、咬硬物或長期咬合不正,可能導致肉眼難見的裂縫。
  • 裂縫一張開便刺激牙髓神經,引起疼痛。
  • 建議:諮詢牙醫,選用軟毛牙刷,溫和清潔不傷牙齒。

 

5. 其他「非牙齒」因素

  • 有時牙齒痛可能來自其他部位的不適,例如鼻腔問題或咬合壓力,誤以為是牙痛。
  • 特點:痛點難以定位、伴隨鼻塞、頭痛或耳鳴。
  • 建議:若疼痛持續或難以定位,及早諮詢專業醫師,找出原因。

我的牙齒痛是哪種?不同疼痛類型的意義

咬合時才痛

  • 可能原因:牙齒表面損傷、牙菌斑堆積或咬合不均。
  • 應對策略:避免用患側咀嚼,改用軟質食物,儘速就醫檢查。
  • 持續性鈍痛

  • 可能原因:牙菌斑長期累積或牙齒生長壓力。
  • 應對策略:加強清潔,搭配牙線和漱口水,及早尋求牙醫建議。
  • 對冷熱敏感

  • 可能原因:琺瑯質變薄或牙齦退縮,導致牙齒敏感。
  • 應對策略:選用抗敏感牙膏,幫助舒緩酸痛*。
  • 抽痛、脹痛

  • 可能原因:牙齒表面損傷、牙齒膿腫或牙齦不適加劇。
  • 應對策略:暫時避免刺激性食物,保持口腔清潔,立即就醫。
  • 伴隨發燒或頭痛

  • 可能原因:非牙齒相關的壓力或全身不適。
  • 應對策略:留意是否有頭痛、鼻塞等症狀,必要時轉介專業醫師檢查,切勿拖延。
  • 預防勝於治療:
    DARLIE 好來日常護牙小秘訣

    1. 正確刷牙

    採用貝氏刷牙法,早晚各2分鐘。

    2. 抗敏舒緩

    若常有冷熱敏感,可改用抗敏感牙膏,幫助舒緩牙齒對冷熱的敏感酸痛,同時保護牙齒健康*。

    3. 選對牙刷

    推薦0.01mm 纖細刷毛#,輕柔刷洗牙齒的內側、外側和咬合面,深入牙縫不傷牙齦。

    4. 使用牙線

    每天至少一次,清除牙刷難達部位的牙菌斑及殘渣。

    5. 定期洗牙

    建議每6–12個月就診,徹底清除牙結石,預防牙周病。

    6. 均衡飲食

    減少含糖與高酸性食物,多攝取富含鈣質與維生素的新鮮蔬果。

    7. 定期檢查

    半年一次口腔檢查,早期發現問題,避免小病變大病。

    牙齒痛 - 日常護牙小秘訣

    遇到突然牙痛應儘速尋求專業診治;日常做好口腔保健。

    口腔護理小撇步
    /
    蛀牙
    /
    牙齒痛怎麼辦?常見原因與牙齒痛類型